中药的煎煮方法
发布时间:2015-09-09 浏览:4253 作者:刘京社
中药的煎煮方法
1、煎药用具:
最好用砂锅。也可用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及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不锈钢器皿等,切忌使用铁、铝等器皿。煎好的药液也应避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,以免发生化学反应。
2、煎煮用水:
用自来水、甜井水、泉水等无污染的干净水为佳。忌用反复煮过的水,保温瓶中隔夜的水以及被污染的水。
3、浸泡中药:
为了便于煎出中药的有效成份,在煎煮前先加冷水,将饮片浸泡20-30分钟,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。但不宜加6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。加水量一般以高出药面3-125px为宜,二煎则酌减。
4、煎煮用火:
⑴火质
木柴火、天然气火、煤炭火、煤气火、沼气火、电炉火、太阳能均宜使用。但煤油、柴油火不宜使用。
⑵火侯
一般遵循“先武后文”的原则。即沸前先用武火,使水很快沸腾,沸后用文火,保持沸腾状态,以减少水分蒸发,有利于药中有效成份的煎出。解表药多用武文,补虚药多用文火。
5、煎煮时间:
煎药分一煎、二煎(土话叫服渣),一般中药一煎在沸后15-20分钟为宜,二煎沸后10-15分钟为宜。解表药一煎10-15分钟,二煎5-10分钟。滋补药一煎40-50分钟,二煎30-40分钟。
6、服用方法:
一般都是在晚饭后服用,滋补药宜饭前服,驱虫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,*********宜睡前服。
每剂药一般煎药汁2次,滋补也可以煎3次,可以把一煎、二煎药液混在一起后,分二次服用。即晚上喝一半,另一半放到冰箱上层,第二天早饭后温服。但是特殊情况视病情不同分别对待。
一般汤剂应在温而不凉时服用,但热性病者应冷服,而寒性病者应热服。如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,服后避风寒遍身微微出汗为宜。